又稱莫氏硬度。是西元1812年由德國地質學家、礦物學家腓特烈·摩斯(Frederich Mohs 1773-1839)提出摩氏硬度,他將硬度分為10種等級,每個等級都有個代表礦物作為基準,而代表礦物跟別種礦物相互碰撞,較軟的一方將會出現痕跡,如果雙方都出現痕跡,代表兩者硬度差不多,而硬度的判斷是相對關係而非線性比例,例如硬度8不是比硬度4的硬2倍。
以下提供摩氏硬度表給讀者參考,在礦物鑑定上或許可以用的到。
硬度 |
代表物 |
1 |
滑石(Talc)、石墨(Graphite) |
1.5 |
皮膚(skin)、天然砒霜 |
2 |
石膏(Gypsum)、硫磺 |
2~3 |
冰塊(ice) |
2.5 |
指甲(nail)、琥珀(Amber)、象牙(Ivory) |
2.5 ~ 3 |
黃金(pure gold)、銀 (silver)、鋁(aluminium) |
3 |
方解石(Calcite)、銅(copper)、珍珠(Pearl) |
3.5 |
貝殼(shell)、大理岩 |
4 |
螢石(Fluorite) |
4 ~ 4.5 |
鉑金(Platinum) |
4 ~ 5 |
鐵(Iron) |
5 |
磷灰石(Apatite) |
5.5 |
玻璃(glass)、不銹鋼 (stainless steel) |
硬度 |
代表物 |
6 |
正長石(Orthoclase)、坦桑石(Tanzanite)、純鈦 |
6 ~ 7 |
牙齒(齒冠外層) |
6 ~ 6.5 |
軟玉─新疆和闐玉 |
6.5 |
黃鐵礦(Iron pyrite) |
6.5 ~ 7 |
硬玉─緬甸翡翠或翠玉 |
7 |
石英(Quartz)、紫水晶 (Amethyst) |
7.5 |
電氣石(Tourmaline)、鋯石(Zircon) |
8 |
黃玉(Topaz)、尖晶石(spinel) |
8.5 |
金綠柱石(Chrysoberyl) |
9 |
剛玉(Corudum)、鉻、鎢鋼 |
9.25 |
莫桑寶石(Moissanite) |
10 |
鑽石(Diamond) |
大於10 |
聚合鑽石奈米棒(aggregated diamond nanorod,ADNR) |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