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
近年來,翡翠的興起,造就一些商人利用非物理的方式處理低檔翡翠,從中牟求高利潤,很久以前市場上是沒有分A、B、C貨,所以這次來分享翡翠的分類方式,讓大家清楚了解一下。
【定義】
一、天然顏色翡翠(A貨):
正確說法是未經任何人工化學處理的天然翡翠,只經過傳統、溫和的雕刻拋光處理,其玉質、顏色、結構都是天然的。
補充:購買翡翠通常建議是A貨優先,但有一點需注意,就是A貨不是高檔或高價翡翠的代名詞,也有一些A貨翡翠價格很低,購買時還需搭配六字訣(色透勻形質照)。
二、浸酸處理樹脂充填的天然顏色翡翠(B貨):
經過強酸浸泡處理後用環氧樹脂加以固定的翡翠,原來玉質、顏色是天然的,但其結構已被破壞了。B貨是從英文「Bleached & polymer- impregnated jadeite」—「漂白和注膠硬玉」而來;B貨外觀水頭很好,表面光澤有膠質感,敲擊聲音有點發悶。容易發毛,時間久了會變的非常難看。由於B貨是從極差的翡翠而來,而且失去了翡翠的天然性與保值性其價值很低。
補充:B貨一定是酸洗+灌膠,沒有只有酸洗或只有灌膠的小B,經過酸洗後的翡翠非常脆弱,一碰就散,所以一定要灌膠固定。
三、染色的天然翡翠(C貨):
經人工染色的翡翠,其玉質是天然的,顏色是人工加色過的。C貨是從英文「Colored jadeite」—「染色硬玉」而來;染色的手段非常多,但不管哪種方法都破壞了翡翠的結構,否則染料無法進入內部。染色大多數都是染成討人喜愛的綠色,也有染成紫色和黃褐色或青色,由於染成綠色容易被認出,目前出現很多染成青色的翡翠。其實市場上單純的C貨基本沒有,所看到的大都是B+C貨。
四、浸酸處理樹脂充填染色翡翠(B+C貨):
經強酸浸泡後,加入染色劑再用樹脂固定的翡翠。這樣的翡翠看起來非常漂亮,好像物美價廉,其實價值非常低,B+C貨市場上佔大多數,購買時要詢問清楚,因為早期很多不肖業者充當A貨高價販售。
五、上面薄層天然翡翠,下面厚層樹脂墊底(D貨):
兩層不一樣的質料所組成的翡翠,通常上層是薄薄的翡翠,下層是厚面的樹脂。
補充:近年來冒充翡翠或用其他相似的質料也稱之為D貨,常見冒充的有東陵玉、納長石岩(水沫子)、染色石英岩(馬來玉)、水鈣鋁榴石(青海翠、非洲玉)、玻璃、綠玉髓(南洋翠、澳洲玉)、軟玉、蛇紋石(岫岩玉)、槽化石(獨山玉)等。